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材料二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材料二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二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三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四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依赖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得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位,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等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
材料五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⑴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6分)
⑵结合材料三,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⑶材料四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
⑷《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种理想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答案

⑴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鲁国实行初税亩率先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6分)
⑵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2分)
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2分)
⑶家庭是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是养老的主体;讲究“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提倡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的能力差‘讲究邻里互助。(6分)
⑷社会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社会经济基础:小农经济。(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井田遭到破坏;从材料中“初税亩……初者,始也”可知,承认了土地私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可知,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第(2)问,从材料中“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可知,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可知,自耕农的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第(3)问,从材料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依赖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多子多福”“子孙满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得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进行总结即可;第(4)问,对材料中描述的现象进行概括即可,其存在的经济基础联系史实可知是小农经济。
点评: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南移的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的补充,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要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制度规定的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深淘滩,低作堰”是战国时代某一著名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这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这项水利工程是
A.京杭大运河B.灵渠C.都江堰D.井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下列主张与其相同的是
A.《墨子》:“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
B.《明夷待访录》:“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黄书》:“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者也。”
D.汉文帝“弛山泽之禁……除田租税之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