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

(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田,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手工业)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商业)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工商)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 材料一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白居易的诗中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5分)
(2) 材料二、材料三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摘抄原文中的关键词句回答)(4分)
(3) 你怎样评价上述两种看法?(2分)
答案
(1) 时间:春秋时期。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生产和家庭手工业生产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5分)
(2) 材料二认为,农业为本,商业为末。理由:“今驱民而归之农。……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或答:“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材料三认为工商皆为本。理由是认为“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4分)
(3) 评价:农业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重农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或有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巩固);视商业为农业的对立面而导致的抑商,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工商皆本的思想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反映的是自然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基本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材料二“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 以农业为本,以商业为末,重农抑商。材料三“夫工(手工业)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商业)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工商)皆本也。”认为工商皆本。
(3)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全面地评价。
点评:关于
举一反三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自耕农经济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与私有土地的出现有关B.以家庭为主要经营单位
C.采用大规模协作的方式D.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体系形成并日臻成熟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②生产技术日益完善
③水利工程相继兴建   ④农作物资源的丰富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自战国以来,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基本形式不包括
A.贵族占有土地的井田制B.君主私人所拥有的土地
C.地主私人所拥有的土地D.自耕农私人占有的土地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有利于
A.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B.淡化传统的剥削关系
C.自耕农经济形式形成D.抑制土地兼并的发展

《尚书·禹贡》记载的“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治水与治田相结合韵塘坝圩田系统。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南方  (   )
A.水利设施完善B.农业非常落后
C.重视精耕细作D.自然灾害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