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大规模的分工合作

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大规模的分工合作

题型:0107 模拟题难度:来源:
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
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大规模的分工合作
答案
B
举一反三
下列有关我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男耕女织”为基本特征
B.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
C.基本做到自给自足
D.自耕农是国家赋税主要承担者
题型:0107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和丝
题型:广西自治区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科技发展史表明,受国家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科技发展呈现出曲折性和不平衡性,即有低谷,也有高潮,且中心地区也在不断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如下表:
(l)据材料一回答,以16世纪为界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16世纪以后中西科技地位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再到爱迪生、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爱迪生、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的突出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二战期间和战后的新兴科学技术
(3)从材料二、材料三我们不难看出世界科技中心来到了美国,请分析说明这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①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是什么?明朝中后期后,原有封建社会的经济模式出现了什么新现象?1840年后的中国经济又出现了什么新变化?1949年至1979年中国经济新模式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其成果和弊端是什么?1979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又有怎样的新探索?这次探索的伟大成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