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等信息说明均田制度下便于家庭手工业的发展,股本头选择D项; A说法明显错误;B材料中没有提及;D不符合“均田人户”的特点。
举一反三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集
C.专供皇家的官窑瓷器质量精美D.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管子·轻重乙》中提到“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椎,一铚,然后成
为农”。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
A.冶铁技术有所发展B.铁制农具全国范围使用
C.牛耕技术得到推广D.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 )
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外国商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