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9分)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 |
答案
(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6分) (2)传统手工业。(2分)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4分)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3分)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4分)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6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回答时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6世纪、到17世纪及区域“美洲、欧洲”主体“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分析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回答。材料指的是清末的旧工业,故应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清末,列强入侵,引起中国社会的剧变,外国商品大量涌入,而他们凭借技术优势及侵略特权,使中国传统手工业深受冲击。第(3)问,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局势及中美关系特点分析回答第一小问;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的发展变化及中美关系的特点归纳总结。 |
举一反三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A.明代棉纺织的发展 | B.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 C.南方农业生产比北方发达 | D.商人买贱卖贵的普遍现象 |
|
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材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 ( )。A.棉布温暖舒适,一直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衣料 | B.棉纺织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 | C.棉布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 D.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
|
《礼记·典礼》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段文字反映了当时的手工业的性质是( )A.官营手工业 | B.私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工场手工业 |
|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下面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插图,其配文注解为“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