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云:“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关于唐朝陶瓷工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

杜甫诗云:“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关于唐朝陶瓷工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杜甫诗云:“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关于唐朝陶瓷工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B.“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瓷器为主要产于北方的白瓷
C.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道路的唐三彩,主产地在今天河南巩义
D.杜甫诗中赞美的瓷器属于当时最名贵的越窑秘色瓷

答案
D
解析

举一反三
明朝时期,我国的丝织业和棉织业中心分别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南京、广州B.松江、苏州C.杭州、松江D.苏州、南京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简明宋史》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笼。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材料四 且说嘉靖年间,这盛泽镇(江苏苏州郊区)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别无男女。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甚好过活……那施复一来蚕种拣得好,二来有些时运,凡养的蚕,并无一个绵茧,缫下丝来,细员匀紧,洁净光莹,再没一根粗节不匀的,每筐蚕又比别家分外多缫出许多丝来。照常织下的绸拿上市去,人看时光彩润泽,都增价竞买,比往常每匹平添许多银子。因有这些顺溜,几年间,就增上三四张绸机……(后来)夫妻依旧省吃俭用,昼夜营运。不上十年,就长有数千金家事。又买了左近一所大房居住,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又讨几房家人小厮,把个家业收拾得十分完美。
——冯梦龙《醒世恒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6分)
(3)施复夫妇经营的丝织业属什么性质?其产品用途是什么?(4分)
(4)从施复夫妇经营的丝织业规模变化来看,反映什么本质问题?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本质问题出现的原因?(4分)
我国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于(   )
A.父系氏族公社时期B.西周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

万历年间,王世懋所著《二酉委谭》说:“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日四时雷电镇。”这最有可能描述的
A.唐都上元节夜市的热闹街景B.特权阶层把持选官权
C.清初广州冶铁作坊紧张的生产D.明初景德镇制瓷作坊烧制瓷器的夜景

景德镇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是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