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

题型:江苏高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于河,北通涿县。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通典》卷十《漕运》
材料二 (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大业杂记》
材料三 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隋书》卷六八《阎毗传》
材料四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请回答:
①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根据材料一、二、三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四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目的:沟通南北交通运输,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的奢欲,运输军队和物资北征高丽。
②胡曾认为开凿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皮日休肯定了开凿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李敬方着重指出了运河开通后统治者对江南的搜刮和掠夺。
③积极作用: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消极作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也加强了对江南人民的搜刮、掠夺。开凿大运河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举一反三
读图2《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隋炀帝在位时期,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下关于隋朝统治者开凿大运河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2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     ]

A.消灭南方割据政权
B.保障京畿物资供应
C.发展南北商贸流通
D.促进江南农业开发
题型:0106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

[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题型:四川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炀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非常繁荣
B.便于控制全国
C.水陆交通便利
D.位置邻近长安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北面的一段称为 [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广通渠
D.六辅渠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对隋运河的开凿,评论不一,下面是四位古代诗人对隋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胡曾曰:“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宗元鼎曰:“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
李敬之曰:“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皮日休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公元617年,经水路从余杭到长安,依次通过的几段人工运河是[     ]
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广通渠
B.江南河——邗沟——永济渠——广通渠
C.邗沟——江南河——永济渠——广通渠
D.邗沟——通济渠——广通渠——江南河(2)胡曾与宗元鼎对于隋亡与运河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你的看法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敬之与胡曾、宗元鼎在开凿运河的评价上的主要不同点在哪里?他的看法是否有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皮日休如何评价开凿运河这件事?他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历史唯物主义者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