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6分)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3分)
答案

(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2分)
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2分)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2分)
(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2分)
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2分)
举措: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2分)
(3)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2分)
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2分)
(4)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依据材料一中“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和“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的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认识依据材料一中“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的信息可归纳出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第三小问从推行重农抑商的原因,特别是商业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来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中措施依据材料二中“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目的依据材料二中“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的信息来分析可归纳出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盐铁官营、货币官铸、物价管理等角度来分析即可。
(3)第一小问状况依据材料三中“宋代的州郡财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和“北宋商税简表中商业税手的不断增加”的信息可以归纳出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的信息可归纳出重视商业,适当减免商税。
(4)认识从材料一中“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和材料二汉代抑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再结合材料三中宋代重视商业的信息,可得出但当政府感到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举一反三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梦粱录》记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晓市不断出现,时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该材料 (  )
A.表明当时商业化市镇已经普遍兴起B.说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C.是宋解除市的时空限制的直接证据D.表明此时杭州的商业化职能已经增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右图)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关于俞大娘航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代
B.航船上可能载有邢窑的白瓷
C.航船所经之路可以随时见到客舍、车坊等辅助性营业场所
D.船上所带货币主要是纸币交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