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自古以来,中外城市规划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礼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其中最典型的案

(26分)自古以来,中外城市规划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礼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其中最典型的案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自古以来,中外城市规划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礼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明清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人们生活其中,日复一日地受到空间秩序的影响,不觉中明确了自己的社会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正好符合了统治的需要。——摘自《中国城市建筑史》
材料二 早在16世纪,伦敦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成为英国国内产品的主要输出港口、进口货物的主要口岸、国际转运贸易的中心。
……19世纪30年代, 英国进入铁路时代,伦敦成为新兴铁路网络的枢纽。……伦敦作为英国传统的商业中心城市,得益于蒸汽火车的推广、铁路交通的普及,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上个世纪70年代后,……伦敦的金融保险业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征,拥有70多个国家500家银行的分支机构,在世界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中位居第一。……伦敦的文化娱乐业发展迅猛。……文化娱乐业发展一方面是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分工细化、联系深化的需求。同时,也是伦敦国际化程度提高,外籍人员增加,多元文化融合,城市居民对多样性文化娱乐的需求。
——摘自《后工业化时期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
材料三  1949~2013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引自《1949年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在城中对“市”的规划有何变化及这一变化对当时的思想文化所产生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可以明显看出英国伦敦城兴起的三个阶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形成这三个阶段特征及其历史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城市化进程也具有明显的三个阶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第三阶段特征的城市内在因素,并根据前两则材料指出对未来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4分)
答案
(1)核心思想:“礼”(2分)。
不同:唐:市被固定在常设商业区(2分);宋则分散在居住区(宅屋之间),形成繁荣的商业街(2分)。影响:文化:唐诗向反映市井风光的宋词转变(戏曲的兴起)(2分);思想:理学的兴起(心学的产生)。(2分)
(2)第一阶段:特征:进出口主要口岸和国际转运贸易中心(2分),历史原因: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英国处大西洋航路中心。(2分)
第二阶段:特征:新兴铁路网络的枢纽和传统的商业中心城市(2分),历史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工业化及工业化城市的兴起及铁路交通的发展,伦敦城输出商品购入原料的传统的商业中心城市。(2分,采分点在工业革命或铁路交通)
第三阶段:特征:国际金融保险中心城市和文化娱乐业城市(2分),历史原因: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的多元融合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金融和文化娱乐业的发展。(2分,采分点在经济全球化或经济文化的多元融合或第三次工业革命)
(3)城市内在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体制的转型(多种所有制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城市经济的大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的扩大并急需劳动力(2分)。
启示:根据经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来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归纳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周礼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可以第一小问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是“礼”;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朝市与坊是由明显的界限,而宋时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据此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第三小问的思想文化结合唐宋的相关史实可以从唐诗、宋词与理学等内容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及分析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可以划分为“早在16世纪”“19世纪30年代”“上个世纪70年代后”三个阶段,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及时代背景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依据材料数据变化趋势可以得出建国初到60年代为第一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1978年以后为第三阶段,据此结合已学知识分析第一小问即可,启示可以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可知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科学规划城市的前提。
举一反三
图为西汉长安城的平面示意图,对该图所示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时间控制
B.宫殿占地广阔,城市政治职能突出
C.市紧邻宫殿,说明政府支持商业
D.确定了历代王朝都城的基本格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无限制地滥发纸钞,导致通货膨胀,钞币贬值。到洪武末年,商贾做买卖皆以金银定价,不用纸钞。在民间白银货币化的推动之下,到万历年间,政府最终承认白银货币的合法地位,形成白银作为主币的货币形态。
白银货币化推动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白银货币化,将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市场之中。赋役的货币化,使农民把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以换取白银向官府交纳。匠户以银代役,使工匠获得独立经营手工业的条件,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大批输往海外,产自日本和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促进了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和影响。(10分)
材料二 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
时间
贸易政策
1786年
英法谈判达成“艾顿商约”,法国降低英国棉毛织品、五金商品的进口税率,英国降低法国葡萄酒的进口税率。
1813和1833年
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
1846年
议会废除《谷物法》(1815年通过的限制粮食进口的法律),谷物可以自由进口。
1849年
议会废除《航海条例》,沿海贸易开放。
1860年
《英法商约》签订,主要内容有三点:互减关税、最惠国条款、自由贸易原则。
——据[英]考特著《简明英国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19世纪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10分)
材料三 传统儒家思想“重义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晚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开始有人对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提出了质疑与抨击,将“利”视作“时之大义”。维新运动中,讲功利以求富强的呼吁,在当时的报刊上也屡屡可见。19世纪末,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攫取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既加剧了民族危机,也损害了商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商人主张“自行筹办,则保路权以保国权,亦即以保利权”。收回利权运动广泛展开。五四运动期间,商人也掀起抵制日货高潮。
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新式商人的义利观又发生了变化且与西方商人更为接近。他们认为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义务与权利。财富被视为名誉和地位的象征,利润更是成功的唯一标志。
——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国商界“义利观”演变的历史过程。(12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历史影响。(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下列四项分折,你认为合理的是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408.1
1567.7
1021年
2641.2
3874.0
1077年
2021.3
5117.2
A.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消除了财政危机
D.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