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17世纪晚期,池州某地出现了“地多烟草、棉花,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现象。这说明了该地 ( )①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据史料记载,17世纪晚期,池州某地出现了“地多烟草、棉花,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现象。这说明了该地 ( ) ①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农业经济衰退 ④商品经济发展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是说各地种植的作物多为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的经济价值比粮食作物(五谷)所能得到的利润丰厚。这说明原来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材料“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说明出现了商品经济,即贸易出现,其作物不仅仅只用来自给自足,而是用来交易,因此是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所以答案选D。 |
举一反三
《旧唐书》记载,(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扬州的信息是A.地处交通要道 | B.出产精美工艺品 | C.是繁华的都市 | D.市场受官府控制 |
|
(12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完成该题。
图片:宋代工商物产分布图 阅读图片,结合所学概括图片中所反映的宋代工商业发展特点,并说明原因。(12分)(注:须指出三项特点并分别予以说明。) |
(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四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6分) (2)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请运用全球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5分) (3)结合材料四,分析19世纪中期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3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4分)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3分) |
明人李长鼎说:“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在这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丝绸之路 | B.邸店、车坊 | C.商帮、会馆 | D.重农抑商政策 |
|
中唐诗人王建描述汴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时间限制 | B.“夜市”已在各地普遍推广 | C.个别大城市出现“夜市” | D.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空间限制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