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大量异籍棚民进入徽州山区,或开山种地,锄种苞芦……或挖煤烧炭……从地方官府到乡村宗族纷纷驱赶棚民,并指出:“欲图安久之策,莫若因山泽之资,谋兴养之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清代中期,大量异籍棚民进入徽州山区,或开山种地,锄种苞芦……或挖煤烧炭……从地方官府到乡村宗族纷纷驱赶棚民,并指出:“欲图安久之策,莫若因山泽之资,谋兴养之利。兴养则山成材山,人怀乐土,家裕户饶,公私两益。”这主要表明A.官府试图垄断煤炭业的生产和开发 | B.徽州人排斥外乡人以便独享山区资源 | C.徽州人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D.徽州山区资源丰富,经济开发活动活跃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欲图安久之策,莫若因山泽之资,谋兴养之利。兴养则山成材山,人怀乐土,家裕户饶,公私两益。”A项中的“试图垄断”无法从题干中反映;BD项可由题干反映或体现,但并不符合“主要表明”的要求;开山、挖煤烧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结合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政策目的,C项符合题意。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唐《通典》将位于永济渠、滹沱河和潞河三水汇流的入海处,称为三会海口,即现今的军粮城一带。因守卫边境地区的军事需要,三会海口成为唐代向北部边境各地转运军粮的必经之路,使这里成为具有泊船、装卸、中转和仓储功能的天津最早的海港。由于三会海口港的兴盛,促使当时的军粮城成为一个繁华的港口名镇。这是天津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因港兴城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从金朝开始至元、明、清的700多年间,中国出现了南北统一的盛势。而且这几个朝代均定都北京。由此,北京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中心,各项所需用品,从全国各地筹运至京都。直沽(今三叉口至大直沽一带)骑河临海,位于南北运河交汇入海河的三叉河口,河船、海船在此处向京城转运货物较为方便,又因此处地势较高,适于兴建各种陆上建筑,遂成为漕运枢纽。从元朝起,直沽港开始兴盛。1404年(永乐二年)明成祖因直沽是海运、河运及商船往来之要冲,令在三叉口西南侧筑城设卫,调沿海诸军士屯守,并赐名“天津”。至清初,继承明制,战事不多,国力强盛,漕运进一步发展,当时自天津城西北角经北大关至天后宫一带,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屋瓦鳞次,店铺林立,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繁华的商业区和城市经济活动中心。 材料三: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埠。此后,英、法、美3国开始在天津紫竹林租界一带沿河筑港,紫竹林港区开始繁荣。由于外国航运业的侵入,使天津港口的规模和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传统的漕船运输逐渐被大型轮船取代;河运为主逐渐被海运取代;单一的漕粮为主货类逐渐被多样的外贸件杂货(洋货)取代;主权港沦为殖民性港口。随着紫竹林港区和对外贸易航运的发展,带动了天津各业的兴旺,拉动城市重心向租界地区转移。天津在开埠后的80多年间,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大城市,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港口水运通衢五洲,广联四海功能的发挥。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时期天津始兴的原因。(3分) (2)明清时期,天津成为北方著名的工商业中心。依据材料二指出其原因(4分)。 (3)近代时期,天津的经济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
1973年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中贩共侍约”木牍记载:“(年)三月辛卯中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一。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非前谒。病,不行者罚日卅……”这一定程度上说明( )A.西汉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商业贩运贸易 |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 | 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建立 | D.西汉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形式较为成熟 |
|
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提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结合下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太湖地区的小麦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 | B.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白银集聚地 |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 | 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 |
|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 B.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 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 D.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