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杜荀鹤在《送蜀客游维扬》中写道:“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唐人卢求在《益州记序》中也写道:“大凡今之报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以扬为首,盖声

诗人杜荀鹤在《送蜀客游维扬》中写道:“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唐人卢求在《益州记序》中也写道:“大凡今之报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以扬为首,盖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诗人杜荀鹤在《送蜀客游维扬》中写道:“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唐人卢求在《益州记序》中也写道:“大凡今之报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引文反映了
A.长安、洛阳是汉朝最繁华的大都会B.扬州、开封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
C.临安、成都是南宋最繁华的大都会D.扬州、成都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扬”指江苏扬州,“益”指四川成都。在唐朝时期,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公认为扬州第一,成都第二,故有“扬一益二”之称。故选D。
点评: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性特点: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 市制,且晓市、夜市出现。
(3)从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其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于江南。
(5)从城市的地位看: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举一反三
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于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两宋时期D.隋唐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晋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晋绅之家女(婚嫁)唯财是计,不问非类”。这说明
A.商人地位提高B.商人备受歧视C.政府歧视商人D.商人狼狈为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常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商业经济仍然繁荣发展,这是因为                  (  )
A.商人对朝廷抑商政策暗中反抗B.抑商政策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现
C.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D.从商易于致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隋唐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符合史实的是
A.该会馆是山西、陕西盐商联络乡谊之情的场所
B.该会馆是山陕商帮维护同行和同乡利益的组织
C.该会馆证明扬州也是明清时期商帮聚居地之一
D.该会馆应为山陕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