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是《唐宋岁入钱物比较》,从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天宝八年(749)天禧五年(1021)嘉佑年间(1056-1064)元佑元年(1086)钱(贯)金(两)银(两)2

表是《唐宋岁入钱物比较》,从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天宝八年(749)天禧五年(1021)嘉佑年间(1056-1064)元佑元年(1086)钱(贯)金(两)银(两)2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表是《唐宋岁入钱物比较》,从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天宝八年
(749)
天禧五年
(1021)
嘉佑年间
(1056-1064)
元佑元年
(1086)
钱(贯)
金(两)
银(两)
200万
2653万
1.44万
88.39万
3682万
4848万
0.43万
5.7万
谷物(石)
2500万
2983万
2694万
2445万
布帛(匹)
2345万
1455.8万
874.55万
151万
绵(两)
1110万
1899万
 
 
①北宋时大部分地区为铜钱流通区             ②白银作为货币进入流通领域
③绢帛日益退回到日用商品的地位             ④农业生产一直保持稳定发展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从图表中的“谷物”栏中的数据可直接判断④是错误;而在“银两”中出现数值说明白银已开始进入流通领域,从这两信息即可判定答案。
举一反三
我国古代的封建城市的功能经历了政治→经济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体现了中国的商品经济的繁荣。我国古代的城市职能经历了从政治→经济转变的大体时间是(   )
A.隋唐 B.两宋C.元朝D.明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盛唐时期长安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宫殿宏伟,街道整齐
B.夜市兴旺,商业活动活跃
C.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
D.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
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朝时,松江“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酬取值”。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合郡男妇”是卖袜店的雇佣工人
②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成了包买主
③江南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以故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上述材料反映的信息包括
①上海棉纺织业兴盛
②白银大量使用
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④商业竞争激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