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高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农业问题,并发现了一些规律。 探究一 古代中国 “僇
题型:北京期中题难度:来源:
“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高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农业问题,并发现了一些规律。 探究一 古代中国 “僇力(lu齐心合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 |
——《史记·商君列传》 |
(1)材料反映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简述实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政治背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二 战后苏俄(联) |
表1 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
|
表2 粮食税征收额的变化 |
|
(2)概括表l中数据所反映的变化,依据表2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和积极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三 危机中的美国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
——摘编自2008年8月《大生》 |
(3)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四 80年代的中国与苏联 |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
(4)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对苏联的趋势加以解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综合上述研究,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重农抑商。生产力水平低;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富国强兵。 (2)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负担减轻,生产积极性提高。稳定了政治形势,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措施: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目的:调整农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价格,恢复和发展农业,缓解经济危机。 (4)变化趋势:中国迅速增加;苏联总趋势是下降,与中国差距拉大。苏联未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片面发展重工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的基本条件;从本国国情出发,及时大胆地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
举一反三
西汉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时期,更是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
[ ] |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农商皆本 D.重商抑农 |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
[ ] |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
推行“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政策的时期有 |
①商周②战国③西汉④明清 |
[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徽州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制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 |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徽商的优良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 华商历史专家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
(2 )指出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的论证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