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政府实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政府实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
A.重农抑商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
C.贸易保护政策D.工商食官政策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体现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故选B。A项错误,材料很明显可以看出不是重农抑商的政策,重农体现不出;C项说法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工商业政策。
点评:为了防止外国列强的骚扰,明清以来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海外势力的骚扰。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但是也使中国逐渐的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势,造成中国近代发展的缓慢,被动挨打局面的出现。
举一反三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C.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D.应当废除海禁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    )
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
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关卡),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记述的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府抑制商业的政策B.商业繁荣的景象
C.政府赋税的合理摊派D.市场管理的规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B.加强外航海船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王朝颁布《禁海令》。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本质都是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B.都有利于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C.都不利于本国海外贸易的发展D.都取决于两国的经济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