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王朝颁布《禁海令》。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本质都是在实行贸易保护

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王朝颁布《禁海令》。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本质都是在实行贸易保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王朝颁布《禁海令》。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本质都是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B.都有利于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C.都不利于本国海外贸易的发展D.都取决于两国的经济基础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航海条例》规定:运往英国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这主要是为了打击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C不符合《航海条例》;清政府颁布的《禁海令》阻碍中国拓展海外市场和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中国落后于西方。A、B不符合《禁海令》。两国的政策都是由本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故选D。
点评: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举一反三
下列言论中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  )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清朝推行的闭关自守政策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关闭国门,封锁海关 B.禁止对外贸易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严厉打击外国的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满载着皮毛、花旗参、胡椒等纯正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5个月的航行到达了中国,随后又把茶叶、瓷器、丝绸第一大批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A 泉州      B 广州      C 南京           D 上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2分)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简要评价雍正帝的观点。(2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D.珠三角地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