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法律明文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旧唐书》卷48【材料二】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法律明文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旧唐书》卷48【材料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法律明文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旧唐书》卷48
【材料二】唐人吕志向“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宋代“长安百姓常安民,以镌字为业。”宋代增城人崔世明,试有司连黜,放弃科举,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宋代方惟深“乡贡第一,试礼部不第,即弃去,有田一廛,与其弟躬耕,闲则读书”。         
——资料来自《宋书》等
【材料三】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对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身份有什么限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限制的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宋间的读书人是如何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的。(8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认识。(4分)
答案

(1)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2分)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2分)
(2)做生意(卖药);卖字(或给人代笔写字);做医生(或给人看病);从事农业生产。(每条2分,答出4条即可得8分)
(3)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规定商人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实际上有些读书人一边经商一边考科举;读书人谋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商品经济发展,商业并没有完全禁止;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是人们生活生产的主要方式。(每点2分,答到2点以上即得4分,言之有理可给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回答:
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和根本原因。(9分)
②明清的海外贸易政策反映当时何种显著的社会特征?这种政策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现象反映的是
A.民间贸易B.朝贡贸易
C.官民贸易D.殖民贸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稳固了海防,有效抵御了殖民侵略
D.使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绝
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
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雍正帝)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雍正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银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材料二:17世纪初年杭州府钱塘县赋税51900.5T;1826年保宁府赋税15232.6894664丁。
问题:(7分)
(1)材料一所叙述的赋役制度是什么?  (1分)
(2)材料一所叙述的赋役制度推行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
(3)材料一与材料二中两个“丁”的含义不同。根据材料情境推测这两个“丁”的含义分别是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