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

题型:0114 期中题难度:来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禁止海外远征的原因是国力匮乏
B.强化专制统治是明朝从制度结构上把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
C.经济形态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对外推动力的出现根本差别
D.中西交流被阻断导致中西实力易位
答案
A
举一反三
西班牙是中国在欧洲的好朋友、好伙伴。近年来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交流方面成果丰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探究问题一 16——17世纪中国——西班牙贸易状况材料一 天顺(1457——1464年)以后,“市舶权重,市者私行,虽公法荡然,而海上偃然百年,此乃通商明验”。16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特产,以马尼拉(今菲律宾地区)为集散地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中国对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贸易关系,就是中国丝绸流向菲律宾和美洲,白银流向中国的关系。——林嘉林《通过明清历史对比,初探中国落后原因》
(1)依据材料,概括16——17世纪中国——西班牙的贸易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问题二 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堂吉诃德》材料二 海洋冒险的成功推动西班牙出现了短暂的强盛。国内专制王权与天主教会勾结,宗教裁判所镇压一切进步思想与人民的反抗。1605年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堂吉诃德》出版,一年之内竟再版六次。书中疯狂而可笑的堂吉诃德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奴役人,成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理想主义的符号。(2)分析《堂吉诃德》问世时欧洲社会的时代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问题三 工业革命为什么是在英国,而不是在早期大西洋贸易的主导者西班牙发生材料三 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筹集资本的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等迅速发展。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由此导致英国本土各阶层利益占有格局的急剧变化,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已接近解体的边缘。——龙登高《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而是英国完成制度原创——兼及明清中国的讨论》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4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林则徐在《拟喻英吉利国王檄》中曾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怀绥远,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以富庶,赖有此也。……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又外国之呢羽毕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外国所必须者,曷可胜数,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②中国是世界的重要原料供应地
③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是强国富国之路④保持两国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利

[     ]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题型:河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题型:0115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印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以促进海洋经济的永续发展。历史上中外政府有关海洋的政策有着明显的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有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的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两种政策对两国历史产生的不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统治者曾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在历史上的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题型:0128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