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的思想与社会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同时又反作用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韩非子与其他法家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

一个时期的思想与社会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同时又反作用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韩非子与其他法家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个时期的思想与社会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同时又反作用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与其他法家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
——摘编自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法家法治思想的哪些特点?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4分)
材料二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在当时仅是将“百家”摈弃于官方尊奉的意识形态之外,对其在社会上自由发展则不予干预,未曾一概禁绝。在实际政策的制定上,仍然带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并非教条地照搬儒家原则。法家的一套施政思想、手段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只不过注意用儒术加以包装、“缘饰”。虽然王朝治国并非纯用儒学,但由于形成了一套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选官和教育制度,故而儒家经学大盛于时。另外,汉儒鼓吹的“天人惑应说”也使专制皇权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
——摘编自《中国古代简史》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儒学对王朝政治的影响。(4分)
材料三 实学思潮是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实学思潮适应明末清初社会的变迁而兴起,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社会领域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明清实学的精神首先表现在经世思想上,乃是锐意于社会改革的经世济国。与宋明理学家“凭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的避世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摘编自尚斌等《中国儒学发展史》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明清实学思潮与宋明理学的不同。(4分)   
材料四 进入到晚清时期,实学思潮继续发展,并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中国近代早期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简要说明鸦片战争后至洋务运动期间实学思潮的主要表现。(4分)
答案
(1)特点:法律是君主意志体现,不考虑人民意愿(2分)
影响:促进各国变法和富国强兵,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分)
(2)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但是法家仍有重要作用。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但对君主权威有一定制约。(4分)
(3)宋明理学主张理是万物本源,强调三纲五常,不关注社会实际问题。明清实学思想主张研究社会现实问题,经世致用,推动社会改革;(4分)
(4)林则徐主张开眼看世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可以看出法家思想的特点是维护君主的统治;法家思想中的推崇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和变法革新的主张使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统治者重视的思想。(2)从材料可以分析得出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但是法家思想也是受到重视,只不过包上了儒家的外衣。(3)从材料“明清实学的精神首先表现在经世思想上,乃是锐意于社会改革的经世济国。与宋明理学家“凭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的避世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可以分析的出二者的不同。(4)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逐渐的加深,西方思想开始传入我国,主要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洋务思想。
点评: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法家思想因为主张社会变革深受诸侯国君的喜爱,成为了显学;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为了不断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宋明之际吸收佛道思想发展到理学阶段,具有了思辨的色彩,到了明清之际出现了明清批判思潮。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五   天下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指出其代表的学派及核心主张。(8分)
(2)材料一、二、三、四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2分)原因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儒学统治地位确立的史实说明了⑴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⑵客观需要是理论发展的重要源泉⑶理论的与时俱进是其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原因⑷只有符合统治需求的理论才能被确立为主流思想
A.⑴⑵⑶⑷B.⑴⑶⑷C.⑴⑵⑶D.⑴⑵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四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理解。(3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3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儒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孔子指出“四海之内皆兄弟”。
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是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汉学”,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方面。……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在着几种学说。
————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以上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主张。(6分)
(2)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儒学的?分析导致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2分)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21世纪,中外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儒家文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广泛传播                 ④封建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