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
举一反三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
[ ] |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
18世纪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此后的百余年间,知识界却出现了逃避现实、万马齐喑的局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指出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鸦片战争前后,有识之士为了扭转学问与现实脱节、空谈义理的风气,积极提倡 |
[ ] |
A.经世致用 B.求富求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工商皆本 |
下列不可以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的是 |
[ ] |
A.“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C.“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