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哲学之比较》一书中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们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西方哲学之比较》一书中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们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这样的设想。……前者是中世纪末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①造成中西方思想主张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的差异 ②黄宗羲们的思想主张局限于封建范畴,孟德斯鸠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③中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不同取决于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差异 ④16至17世纪中西方启蒙思想主张逐步趋向成熟和质变 |
答案
A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异同的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造成中西思想文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与社会形态的差异,黄宗羲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不可能脱离封建的范畴,且没有发生质变,而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思想与封建时期的思想截然不同,据此①②③的表述均符合题意,故选A。 |
举一反三
李贽抨击理学家:“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下列对李贽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A.挑战正统思想 | B.否定儒家思想 | C.批判理学家虚伪 | D.反对绝对权威 |
|
戴震(1724—1777年):“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该材料: 、①反①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②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③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 ④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
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产生的根源在于A.他们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 B.明清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 C.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 D.李贽反对君主专制的表率 |
|
明末清初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 | 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果 | D.封建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