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学问之道”“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可知黄宗羲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成一家之言,不能人云亦云,包含着学术自由,反对死啃书本的僵化风气。故选D。A项错误,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C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说的是做学问应该有所用,不能空谈,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而材料也未交待此内容。
举一反三
明代晚期,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义利观”发生变化。李贽肯定“私欲”,有些思想家提出“义利双行”,传统“义利观”的变化说明
A.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B.社会风气的败坏
C.新经济因素的发展壮大
D.人的主体意识强化和对人的主体性肯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史家认为:因为史迹是人类自由意志的反映,而各人自由意志之内容,绝对不会从同。所 以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下列人物及其观点与此史观类似 的是
A.孔子一“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朱熹——“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C.黄宗羲一“天下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
D.顾炎武一“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夫之认为:“子曰,奢则不孙(通“逊”)。恶其不孙,非恶其不啬也。《传》曰,俭,德之共也。俭以恭己,非俭以守财也。”材料表明王夫之的消费理念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俭奢有度B.崇尚节俭C.量入为出D.自给自足
(26分)公共舆论的发展状况,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必使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学官讲学,郡县官就弟子列,北面再拜。师弟子各以疑义相质难。……郡县官政事缺失,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摘自黄宗羲《学校》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秉承“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原则,由胡适、傅斯年、蒋廷黻等知识分子担任只要撰稿人,发表了系列时政评论文章,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大促进了现代中国公共舆论的发展。
——摘自李佳《<大公报>“兴起论文”(1934—1937)中的意见领袖研究》
材料三:文革中的“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是当时公共舆论的表达形式。“四大”的目的,一开始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来是“打击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大字报的内容,大多是检举揭发,攻击谩骂,没有事实依据。1980年***指出:“应该让群众有充分的权力和机会,表达他们对领导的负责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但是‘大鸣大放’这些做法显然不适宜达到这个目的。”
——摘自《“大鸣大放大字报”是大民主吗?》
(l)材料一中黄宗羲主张学校应在国家政务中发挥什么作用?分析其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8分)
(2)材料二中的“四不”原则体现了怎样的舆论精神?你认为当时的知识精英们可能会围绕哪些主题展开评论?请用史实加以说明。(至少列举两类主题)(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文革时期“四大”这种舆论形式产生的根源。(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引导公共舆论健康良性地发展。(4分)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财者,国之宝也、民之命也,宝不可窃,命不可攘。……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一扰之,而财不可胜用矣。”下列与唐甄思想相似的一项是
A.制定经济计划B.国家干预C.建立福利制度D.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