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议会”,英文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

(25分)“议会”,英文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议会”,英文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的习俗、惯例或“先例”,艰难而渐进地走上宪政之路的。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年代
事 件
1215年
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1258年
亨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即《牛津条例》,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1295年
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
1327年
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1343年
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l 35.9万人扩大到了245.5万人。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
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4分)
(2)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议会宣判死刑,推上断头台;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被同意回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造成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不同命运的背景。(4分)并据此判断,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关系的出发点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3分)
(5)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及原因。(3分)
答案

(1)王权受到限制(或“王在法下”);议会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4分)
(2)背景:前者因为内战中王党的失败,议会获胜;后者因为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妨碍了社会进步。(4分)
出发点:维护秩序稳定,确保自身利益。(2分)
(3)国王的行政权力逐渐被剥夺,成为“虚君”;议会逐步成为国家大权的完全主宰:内阁对议会负责制逐步形成。(3分)
(4)1912年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希望组建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3分)
(5)内容:降低选 民资格,增加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的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选民资格;选民人数由按地区分配变为比例代表制。(6分)
原因:一是由于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二是由于工业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1215年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1327年 议会通过《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1343年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即可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
(2)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议会宣判死刑,推上断头台;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被同意回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结合上述事件提供的时间线索,即可分析出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不同命运的背景。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出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关系的出发点是国家政治结构的不同。
(3)根据材料二““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即可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
(4)根据所学知识,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的制度设计方面,主要是1912年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希望组建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5)根据材料三“工业革命后...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即可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原因。
举一反三
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控制 “控制者”的办法是指
A.分权制衡B.虚位元首C.议会权力至上D.责任内阁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变化,只是议会发生的变化
B.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二者之间是平等的
C.革命只是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
D.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B.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C.议会拥有立法权D.议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  )
A.光荣革命的胜利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进行议会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假设英国议会因为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处理不当而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 )
A.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B.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
C.要么宣布解散议会,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D.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国王裁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