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上奏朝廷要求在福州创办船政局,他说:“窃惟东南大 利在水而不在陆……无事之时,以之筹转漕则千里犹在门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上奏朝廷要求在福州创办船政局,他说:“窃惟东南大 利在水而不在陆……无事之时,以之筹转漕则千里犹在门户;……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上奏朝廷要求在福州创办船政局,他说:“窃惟东南大
利在水而不在陆……无事之时,以之筹转漕则千里犹在门户;……则七省之储可通一水。” “……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是以非设局制造轮船不为功”。“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大轮船不可”。清政府批准左宗棠的请求。
(1)材料一中“防海之害”的具体教训指什么?  
(2)据材料一指出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的经济、军事目的。
材料二:船政局设立船政学堂,前学堂教习船体和船用机械制造,聘请法籍教员以法文授课;后学堂教习轮船驾驶和船舶管理,聘英籍教员以英文授课。教学内容包括专业课程和数理化、外语等基础学科。船政学堂办学严格,选优淘劣,它还陆续选拔优秀学生出洋留学。
材料三:据统计,船政局所造军舰占当时中国自制兵船的74%,船政局工人占全国总数四分之一,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很多成为国内各主要造船厂、枪炮局和机械局的主管,培育的海军军官约占全国五分之三。
(3)为什么要设立船政学堂?与传统教育相比,它有哪些创新之处?
(4)据上述材料,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方面归纳福州船政局(含附属船政学堂)对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答案

(1)两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都是从海上入侵并打败中国。
(2)经济目的:用于漕运,与洋商争夺货运市场。军事目的:建设水师加强海防。
(3)目的:培养海军和船政专业人才。 创新之处:注重实用人才培养;引进外国人才和先进技术;办学严格;教学内容近代化;留学教育。
(4)政治:壮大工人阶级队伍。经济:推动近代企业的出现(或洋务运动);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军事:推动近代海军的建设。教育:冲击传统教育,培养新式人才。
解析
本题以福州船政局的设立为切入点。切口很小,但深度大,实际上是以福州船政局为依托,考查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军事及教育近代化作出的巨大贡献。作答时,需认真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灵活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有关荣氏企业发展史的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对华出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二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材料三  荣宗敬具有超前的经营理念。他力求与当时国际上大公司的做法接轨,建成一家厂子就抵押出去,取得抵押贷款后再办第二家;第二家厂子建成后再抵押出去,再取得贷款……如此“滚雪球”,企业就不断地壮大起来。荣德生十分重视具有真才实学的技术、管理人才,常常不惜重金,将他们聘请到申新三厂任职。……1931年12月底,他邀请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博士来厂演讲科学管理方法。
材料四 下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

材料五  1999—2007年连续9年登上“胡润百富榜”的只有3人(家族),荣智健就是其中之一。荣智健的财富秘诀,通俗地讲,就是“与国家资产增值共成长”。在中信泰富,至2008年6月底,其持股比例已接近24%,是仅次于国家的第二大股东。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2)材料三、四、五集中反映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些理念和精神值得我们今天传承和发展的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客观上突出反映了:
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外资企业、洋务派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作用
C.清政府扶植沿海地区创办的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只能在沿海地区出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业救国”思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部分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宣传B.受辛亥革命的鼓舞
C.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政府对发展社会经济的高度重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反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郡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南海县志》卷21)
材料2: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熟练,轻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1874年《捷报》卷12)
请回答
(1)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摘抄材料原句)
(2)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国近代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告诉我们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发展工业的内在动力是                           
A.政府放宽限制B.爱国心的驱使C.列强放松侵略D.政治地位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