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

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3分)
答案

(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2分)
(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2分)
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1分)
(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2分)
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2分)
(4)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持;(1分)
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1分)
启示:注意改革的策略(渐进性、不急于求成等,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应在分析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出发点:调节“两个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平民)之间的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要求考生多角度思考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加以总结。材料二商鞅指出“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列举历代变法而王、守旧则亡的史实;“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阐述法家的变法理论。材料三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西方和日本通过变法而强大。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即变法体现的阶级属性。第二小问考查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
(4)一是要从两者改革手段的运用上分析出改革成败的原因,二是从中得出对改革的认识:改革要循序渐进、讲究策略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专题在解题方法技巧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改革的背景说,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伴而生,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改革的必然性。其次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到经济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阻挠,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第三从改革的结果来看,改革有成有败,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一方面,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改革势力与反对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的高低强弱,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否则进步的改革也会失败。
举一反三
在雅典国家形成的过程中,雅典社会出现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下列对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平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平民占雅典人口的大多数B.平民无法真正参与国家主权
C.平民都不享有雅典公民权D.平民受到债务奴隶制的威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
A.颁布《解负令》保障平民下层掌握土地
B.按照财产划分社会等级,打破贵族政治特权
C.废除债务奴隶制,以法律保障平民自由
D.创立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扩大公民权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公元前4世纪一位雄辩家曾说:“德拉古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成的”他是在说明
A.《德拉古法典》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利益     B《德拉古法典》制定过程充满血腥
C.《德拉古法典》实施过程中充满激烈的斗争     D.《德拉古法典》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划分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
(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于携眷移民给于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2)……全国划为41个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6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两次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6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雅典和秦国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作为一位雅典的公民,阿帕亚年收入100麦斗,他不能拥有以下哪项权力( )
A.参加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B.通过抽签,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C.按照“遗嘱法”,把遗产交付给自己的侄子基尔德
D.当选为“四百人会议”中的一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