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1中国古代的塑像——秦兵马俑           图2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比较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1中国古代的塑像——秦兵马俑           图2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比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中国古代的塑像——秦兵马俑           图2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秦代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
示例一:
信息:秦代塑像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任意一点3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世俗生活化;强调人的自然本性。(任意一点3分)
说明:秦处于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农耕经济时代,体现了小农思想和小农特色下的文化特点;(3分)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肯定人的欲望和人性,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新文化特点。(3分)
示例二:
信息:秦代塑像排列整齐;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令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任意一点3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表现了对女性美的赞赏、对人体的赞美;突出青年巨人洋溢着的青春活力;突出对人的丰富精神生活的赞赏。(任意一点3分)
说明:秦处于专制社会,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强调的是皇权至高无上;(3分)文艺复兴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3分)
解析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故本题结合所学中国秦朝时期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经济方面的背景,分析中西艺术风格的不同。如政治方面:秦朝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方资产阶级力量的兴起,反对基督教会的禁欲主义,倡导人文主义;经济方面:秦朝时期发展小农经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人文主义兴起,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图片材料的不同艺术风格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举一反三
读下面图文资料,对下图理解正确的
A.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B.带有明显的宗教改革意图
C.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文化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需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的社会问题等熟视无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这一评价
A.注重了对历史史料的考据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D.否定了人文主义思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
A.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讴歌了人性,提倡人类平等
C.使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D.打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枷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这里的“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A.基督教会占统治地位B.资本主义逐步兴起
C.世界逐步连为一体D.代议制民主初步确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在芝加哥大学Haskell讲座的一场演说中,胡适毫不含糊地解释他所谓的“中国文艺复兴”的涵意:《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1918年一群北京大学学生,为他们新发行的月刊型杂志所取的名称(按:即《新潮》的英文名称)。他们是在我国旧有传统文化中,受过良好熏陶的成熟学生,他们在当时几位教授所领导的新运动里,立即察觉到它与欧洲文艺复兴有显著的类似性。下面几个特征特别使他们回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首先,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运动,发起以人民日常用语书写的新文学,取代旧式的古典文学。其次,它是有意识地反对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与制度的运动,也是有意识地讲男女个人,从传统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理性对抗传统、自由对抗权威,以及颂扬生命和人的价值以对抗压迫的一种运动。最后,说来也奇怪,倡导这一运动的人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但试图用现代史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来重整这一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运动。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评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文艺复兴与材料中“新运动”有何相似之处,并简要分析出现相似性的原因。(7分)
(2)“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但每场争论之后的结果都造成“中国形象”在欧洲人心目中逐渐褪色。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中国形象”在欧洲人心目中褪色的原因。(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