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 “此人是谁,老师?”我这样说道,“烧在他身上的火焰也更红。”他回答我说:“你若是愿意我领你沿着横亘在更低处的那道堤岸走下去,你就可

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 “此人是谁,老师?”我这样说道,“烧在他身上的火焰也更红。”他回答我说:“你若是愿意我领你沿着横亘在更低处的那道堤岸走下去,你就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此人是谁,老师?”我这样说道,“烧在他身上的火焰也更红。”他回答我说:“你若是愿意我领你沿着横亘在更低处的那道堤岸走下去,你就可以听到他亲口说明他本人和他的罪孽。”-----我开始说道:“啊!可悲的灵魂!难道你这么早就厌腻了已得的财富?而你过去为了发财,曾不怕把那佳人骗娶到手,随后却又把她变卖玷污! 你像根木桩,上下颠倒,插在地里,不管你是谁,你若能说话,就请开尊口。”那鬼魂(指教皇尼可洛三世)把双脚一齐扭动了一下;随后又叹了一口气,用哭泣的声音对我说:“---你该知道,我生前曾身着尊贵的法衣。我确实是母熊的儿子,我是如此贪婪成性,想让小熊们也能青云直上,在人世我把钱财放进口袋,在这里则是把我自己打入恶囊。在我的脚下,还有其他人(指教士、主教)被拖进,他们被一个压一个地平放在岩石的夹缝,因为他们在我之前犯有买卖圣职的恶行。”
——《神曲-地狱篇》
材料二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      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十日谈》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他反映了什么问题?指出作者的思想倾向。(3分)
(2)材料二的作者是谁?他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3分)
(3)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知识,分析《十日谈》为什么又被称为“人曲”?(3分)
材料三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捐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 《九十五条论纲》
(4)材料三的作者是谁?1517年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 (2分)
(5)材料三的作者对赎罪券及教皇的看法是什么?(4分)
答案

(1)但丁(1分)教会中上层教士荒淫、腐败、伪善。(1分)作者反对教权,主张发展人的个性或人文主义思想(1分)
(2)薄伽丘(1分)反对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人类平等,发展人的个性;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2分)
(3)《十日谈》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笔法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1分)反对神性和神权,肯定人的***,歌颂自然的人性,(1分)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类平等,因其关注点是人,所以称之为 人曲。(1分)
(4)马丁-路德,(1分)1517年他领导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1分)
(5)赎罪券并非救赎的凭证,只不过是天主教会掠夺钱财的一种手段而已。(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的出处《神曲》,可知作者是但丁,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以看出但丁反对教权,高扬人性;(2)材料二节选自《十日谈》,可知作者是薄伽丘,从材料内容中可以得出贵族女性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教条与仆人相恋,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3)分析《十日谈》称为“人曲”的原因,在于①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②揭露了教会和教士的虚伪;③讴歌了现实生活的幸福。(4)从材料出处《九十五条论纲》可知作者是马丁·路德,他领导的是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5)马丁·路德对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持强烈反对意见,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教皇出售赎罪券仅仅是为了收敛钱财而并非拯救教众的心灵罪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材料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人为本到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反对教皇权威,倡导信仰自由的不同表现来说明问题。与此相关经历的还有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时期的人文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运动的顶峰即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举一反三
“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神。”这段话反映的思想是(  )
A.专制主义B.教权主义
C.神学世界观D.人文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登场,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明清之际,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小题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主张有哪些?(3分)
材料二:




小题2:依据材料二中的这些图片来判断,它们与欧洲历史上的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共同宣传的思想精神是什么?(3分)
材料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小题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中国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小题4:综上,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社会思想文明发展的共性特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相同点是 (    )
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③都反对宗教信仰 
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商品经济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创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在米开朗 琪罗《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美是直观的,她的悲是深沉的。圣母形象的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会发生变化B.艺术造型从追求意境转向追求形象
C.造型艺术从神本主义转向人本主义D.雕刻艺术从服务贵族转向服务平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