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中,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掌权期间采取的一系列革命措施,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圣西门B.伏尔泰C.孟德斯鸠D.洛克

法国大革命中,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掌权期间采取的一系列革命措施,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圣西门B.伏尔泰C.孟德斯鸠D.洛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法国大革命中,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掌权期间采取的一系列革命措施,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
A.圣西门B.伏尔泰C.孟德斯鸠D.洛克

答案
B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近代民主思想家的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斯宾诺莎说:“如果强迫有不同思想的人只能按照最高当局的命令说话,就必然造成可悲的结果。” ……人越自由,便越自觉遵守他的国家的法令。
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生命和自由。
—— 高中历史选修二 岳麓书社
材料二:洛克认为,财产权是通过劳动获得的。……谁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采摘大自然的果实,谁才有权享用。……我耕种的土地及其成果都是我的,甚至“我的马所吃的草,我的仆人所割的草皮”都是我的财产。这样的财产权是上帝赋予的基本权利,是神圣和不可剥夺的。
—— 高中历史选修二 岳麓书社
料三:在孟德斯鸠看来,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都可能是合理的政体。但是他又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人的专制”。
—— 高中历史选修二 岳麓书社
材料四: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特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整理
材料五:不应实行英国式议会制。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卢梭《社会契约论》整理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观点。(3分) 
(2)谈谈对材料二观点的看法。(2分)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认为尽管是“合理的政体”也可能会导致什么结果出现?并解释此“结果”的内涵。他为了防止此结果的出现提出了何种思想?(3分)
(4)据材料四,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3分)
(5)材料五所表达的内容在当时是否切实可行?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将达尔文的学说应用到社会舞台的做法,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观点的是
A.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B.以俾斯麦“铁血政策”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勃兴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经济生活中资产阶级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文学作品,小说通过对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时代欧美国家妇女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材料三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请回答:
(1)结合19世纪以来欧洲历史,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这一时期妇女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对比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4分)
(3)你如何看待妇女地位的提高。(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
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7分)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的普遍接受和信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这些公民居住于一个共同的地区,在其共同的政府里拥有一个发言权,并意识到其共同的(想象的或真实的)遗产和其共同的利益。……但是,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粱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搜摸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目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20世纪末期的世界在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趋势是由欧盟体现的。尽管欧盟在其内部建设中困难重重矛盾不断,正如人们所说建构一个超民族的共同体、形成统一的欧洲认同是如此之难。但欧盟无疑体现着对传统的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概念的超越。国内有的学者把欧盟描述为一种新型的民族主义,这也许是基于对欧共体的成立背景及早期情况的考察,当时它东抗苏联集团挑战西拒美国控制的企图,要在“两超”的夹缝中确立欧洲的地位。而欧盟的内部建设意味着人们正在企图克服民族主义给欧洲带来的弊病,“结束上千年来存在于欧洲人之间的相互残***与争斗以及民族主义的战争”,通过一体化而使欧洲享有和平、繁荣和幸福。
——摘自安东尼·D《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材料五:自1945年以来,经济一体化趋势逐年增长,统一的无所不包的国际贸易、资本、劳务、技术等市场已经把全球社会联成一体。这是一种经济世界主义趋势。另一方面,殖民帝国的崩溃,“冷战”的结束,民族意识与主权意识的高扬又使新建的主权国家单位越来越多,划分愈来愈小。这是一种政治民族主义趋势。很显然,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必将给21世纪世界国际政治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摘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式的背景,(6分)比较民族主义在19世纪中期前后的区别。(4分,不得抄录原文。)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9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说的民族主义趋势及影响。(6分)
(5)你认为该如何应对材料五所提出的“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必将给21世纪世界国际政治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