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

(36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6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法]蒙田(1533—1592):《论经验》
(1)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
材料二

图11  1439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图12 1570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2)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人对世界(陆地)范围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认知的变化给欧洲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8分)
材料三 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指什么?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8分)
材料四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近代西欧和中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何异同?(10分)
答案

(1)观点:肯定生命价值;热爱世俗生活。(2分)
背景:基督教会及其神学的统治;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8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
(2)变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进一步了解非洲全貌(及亚洲东南部岛屿)。(2分)
影响:冲击了西欧中世纪神学理论和教会权威;激发人们探索科学和世界的热忱;促进人文精神发展。(6分)
(3)自然法则: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体系)(2分)
意义: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分)自然科学的发展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提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4)同:对世界的认识逐步深化;同时加深了对自身的认识;贯穿着新旧之争。(4分,任答两点即可)
异:西欧是自发的主动探索过程(内生型),近代中国是在外来压力下被动走向世界的过程(外源型);近代中国认识世界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背景下,与救亡图存相伴随;中西方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西方是以人文思想、自然科学发展来推动政治变革,中国近代探索经历从技术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演变;西方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更重视理论总结,中国侧重于实用性。(6分,任答3点即可,其它回答如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可得出观点为肯定生命价值;热爱世俗生活;第二小问可以结合近代欧洲几次思想解放潮流分析归纳,可以从宗教统治、经济、思想解放等方面归纳,如神权的统治、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等。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图片,获取信息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两幅地图的对比可以看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还进一步了解非洲全貌包括东南亚南部的岛屿等;第二小问结合“思想领域”影响分析归纳即可,结合16世纪的时代背景,首先冲击了西欧中世纪神学理论和教会权威,激发人们探索科学和世界的热忱,促进人文精神发展。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及运用的能力,结合“牛顿……揭示出了它的法则”,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牛顿所揭示“自然法则”指的是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的相关史实分析归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自然科学的发展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提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需要结合中国与西欧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归纳,近代中国是被动的在外来侵略下走向世界,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技术到政治再到思想,且侧重于实用性,而西方是主动的探索过程,主要是以是以人文思想、自然科学发展来推动政治变革,且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更重视理论总结。
举一反三
下面是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550
3
3
2~3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700
12
10~12
8.5
1750
18~20
18~25
12.2
1800
30
23~25
18
A.西属美洲成为世界主要白银生产地   B.西班牙是当时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
C.欧、美、亚三洲间的贸易不断扩大   D.新航路开辟亦为中国提供了商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欧洲国家开始进口蔗糖、香料、烟草、茶、咖啡、棉花及其他种植园产品,19世纪,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主要是因为
A.海外市场不断扩大B.生活改善人口大量增长
C.国际分工日益深化D.工业革命原料需求增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百濑弘教授在《清代西班牙元的流通》中所作统计,从1700到1835年,由西方流入中国的白银迅速攀升,总额为12亿两左右。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西班牙是欧洲最发达的地区B.白银主要来自美洲
C.中国率先成为“世界工厂”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
A.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欧洲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17世纪荷兰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郁金香泡沫”,由此可见,与这次金融泡沫直接有关的是(  )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B.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
C.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
D.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