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分)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早在13, 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

(27分)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早在13, 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7分)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 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犹豫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实际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12分)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9分)
答案

(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6分)
(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2分)
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2分)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3分)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2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3分)
(3)二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分)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3分)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3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第一小问要求根据材料回答,意思就是要求学生从材料找答案即可,由材料可知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在亚洲地区;第二小问要求根据所学知识,也就是不能从材料找答案,要从课本知识找答案,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注意分析原因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全面分析;可结合16世纪前后的阶段特征组织答案即可,注意主讲是经济,所以在经济方面的原因要详细回答;经济方面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从萌芽到发展;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科技方面日心说的的出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首先第一小问问的是变化是什么,回答的模式应该是:从….到….的变化;,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意思是材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组织答案;这个事情是中国走向衰落,欧洲开始强大;第二小问要求从政治、经济这两个方面分析原因,而不需要思想文化方面的,分析原因时要注意分析中国衰落,欧洲强大的两方面原因,本题比较容易忽略了另一方面,从欧洲与中国19世纪的阶段特征与组织答案即可,这个时期政治方面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使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经济方面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政治上是封建专制;经济上是自然经济占主导。
(3)本题考查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生围绕二战后的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组织答案即可,言之有理就可得分,如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体系的建立与区域集团化。
【考点定位】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举一反三
以下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航海线路图,其中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目的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下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
A.金银、玉米、烟草等B.枪支、玻璃等
C.茶叶、丝绸、瓷器等D.黄金、象牙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明史观”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某校历史研究小组针对不同主题展开了探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讨论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误算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讨论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讨论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1)根据讨论一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5分)
(2)讨论二“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的提法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待此事件,有何合理性?(3分)
(3)将讨论三的四个词语适当组合,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短评。(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
A.欧洲和亚洲开始贸易往来
B.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
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们的注意力从宗教狂热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