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往往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历史。材料一 吴王阖闾统治期间(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

城市往往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历史。材料一 吴王阖闾统治期间(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城市往往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历史。
材料一 吴王阖闾统治期间(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采纳谋臣伍子胥提出的“安君治民,共霸成王,从近而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的建议,江南的城市开始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
材料二 在16到19世纪四百年里,江南地区人口的增长、棉花的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业和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围绕着手工业,又需要大批商人来贩运粮食、棉布和其他物品,并开办典当行,为手工业者提供资金。这些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中小市镇,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到19世纪末期,江南已有一千余个市镇,其中颇多拥有数千户至万余户人口的巨镇。直到今天,以小城镇密度与平均非农业人口来观察,苏、浙、沪三省市是全国小城镇最发达的地区。
——摘编自刘玉才《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物质文明》
请回答:
(1)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先秦时期的江南城市和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镇)形成的原因是否相同说明理由?并说明江南城镇的发展的影响。(7分)
材料三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摘编自刘景华《走向重商时代——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与城市》
(2)依据材料三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对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4分)
材料四  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以这个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万人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J·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3)依据材料四说明世界近代史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4)读图《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和规模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促进近代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答案
(1)不同,(1分)先秦时期城市的形成是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2分)明清时期城镇的形成是由于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者和商人的聚集而形成的。(2分)影响:为现在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条件。(2分)
(2)影响: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分) 城市工商业者发展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1分) 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1分)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1分)
(3)(4分)状况: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1分)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优势,促进工业制造业的发展;(2分)欧洲的移民和投资。(1分)
(4)特点:沿海沿江地区;(2分)通商口岸。(2分)因素:近代工商业发展;(2分)交通便利。(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一 “安君治民,共霸成王,从近而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材料二”在16到19世纪四百年里,江南地区人口的增长、棉花的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业和其他手工业的发展””这些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中小市镇,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可知先秦时期城市的形成是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明清时期城镇的形成是由于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者和商人的聚集而形成的。
(2) 注意提取材料三信息“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 “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 “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3)注意提取材料四信息,第一问“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万人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第二问“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4)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近代城市多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尤其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这些地区开放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等因素。
点评:近现代化是高考命题的长效热点,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关于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和近现代世界、中国工业发展的试题量和分值明显增加,已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区域。突出经济从农业向工业转型的必然趋势和经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举一反三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
史   实
推   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A.l个                 B.2个                C.3个                D.4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工厂工人的薪资只要能维持其生计即可,如果工资够过高,工人生活改善,就会多生小孩,人口随之增加;如此一来,劳动力便增加,工资随之下降,甚至低于先前水准。我们应如何理解这种说法?(     )
A.反映出工业革命期间行会对工资的看法
B.代表法国大革命前夕保守派的观点
C.反映出19世纪英国资本家的态度
D.代表20世纪初俄国共产党的主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冲突的历史。对此,马克思和斯塔夫里阿诺斯有着不同的观点。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认为,在文明的交汇中只有一种结果,就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征服和消灭”。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文明交汇中一定会出现文明间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结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马克思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析;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史   实
推   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A.l个      B.2个      C.3个      D.4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蒸汽机和发电机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动力方面的重大发明,它们都
A.是科学理论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产物B.立刻引起了世界交通领域的一场革命
C.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D.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