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
题型:上海高考真题难度:来源:
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
[ ] |
A.甲 B.乙 C.丙 D.丁 |
答案
C |
举一反三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的阵营,成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主要条件。下列作者表述的现象,与上述时代背景无关的是 |
[ ] |
A.司汤达:(工人)每5——6年就失业一次,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 B.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 C.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D.巴尔扎克: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于错误,要行之得当,恐不是人间智慧或知识所能做到的。 |
——亚当·斯密《国富论》 |
材料二 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
材料三 1973年10月,在能源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爆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此次经济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里根政府认为,造成“滞胀”经济困局的直接原因既不是由于国际性经济危机的连锁反应,也不是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失控。而是由于政府职能的过度膨胀。里根政府先后放松了航空、铁路、汽车运输、电信、有线电视、经纪业、天然气等许多行业的管制。经营上的更大自由以及竞争的威胁,促使服务提供者采取新的市场、技术和组织上的做法。美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收益。 |
——毛寿龙《政府规模的适当准则》 |
材料四 胡锦涛在2008年出席G20发表《通力合作共度时艰》讲话中强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主要发达经济体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国际社会尤其应该防止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金融关系日益紧密。当前发生的金融危机不仅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也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国际社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尤其要关注和尽量减少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要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切实保持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切实保持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稳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亚当·斯密的核心思想和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和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凯恩斯学派和里根政府应对经济发展问题的主要特点。这两种主张对当时的美国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分析凯恩斯学派和里根政府解决经济发展困境的效果和局限性。并归纳其局限性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谈谈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 ]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
在19世纪的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世界工厂”地位的国家是 |
[ ]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
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霎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
[ ] |
A.甲 B.乙 C.丙 D.丁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