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分)            文明互动与社会转型材料一:“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

(27分)            文明互动与社会转型材料一:“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7分)            文明互动与社会转型
材料一:“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27分)
(1)用“东学西渐”的具体事例说明中国古代文化对欧洲的影响。(3分)
(2)结合材料回答“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具体表现。(3分)
(3)依次介绍这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刺激下“西学”传入中国的情况。(6分)
(4)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15分)
答案
(27分)
(1)例如:西汉“丝绸之路”开辟后,将中国的丝绸、造纸等工艺技术传到欧洲;(1分)蒙古的西征将中国的三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中国的儒学也通过传教士传入欧洲,对欧洲文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等。(1分)
(2)晚明,由于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分)。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等。(2分)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随着来华西人的增多和坚船利炮的打击,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科技的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的口号。(2分)甲午战后,西学理论进化论通过严复译著的《天演论》传入中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给面临民族危机加深的中国敲响了警钟,西学思想通过维新派的活动得到广泛传播。(2分)
(3)(15分)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
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3—5分)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如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如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了进步,促进了向近代化的转型。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如叙述:叙述完整流畅;(5—8分)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如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如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
一方面,西学的传入是伴随着野蛮的侵略以及签订的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条约的基础之上的,既残酷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威胁了民族独立,也给当地经济和人民带来了破坏和灾难。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较为严重。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就说明了这一点。西方传教士和教堂的兴建等,也便利了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侵略。
另一方面,西学东渐客观上有利于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例如学习西方工艺技术的洋务运动,在工业、教育和军事等方面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甲午战后,随着西方维新思想和进化论的传播。通过《申报》、《时务报》等的宣传下开展了维新变法、八国侵华《辛丑条约》后“民主共和”思想促进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迈出了政治民主化的关键一步。在西方“民主”“科学”的口号下开展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对封建旧思想进行较为深刻的批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如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如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8—12分)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如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如视角:如“文明”概念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定义权的问题;文明观的问题,文明与野蛮,文明(西方)/野蛮(清朝)两分法的问题;西方在“文明观”视野下,利用修辞的力量来为自己寻求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向题。如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如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12—15分)
解析

举一反三
徐光启在其翻译的《几何原本》序言中写道:“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人不当学。”这表明徐光启主张
A.大量翻译西方书籍B.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运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D.传播西方基督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是(  )
A.火药B.造纸术C.印刷术D.指南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约处于同一时期的中西两位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著作。他们的科技成就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说明的本质是(   )
A.中国古代农业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B.实践经验和科学探索产生不同影响
C.天文学革命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D.中西文化的巨大差距在明朝已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中国的发明对西方科技具有重大影响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加速或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三项伟大发明蕴涵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世界古代文明中,有一种文字,“系以铁笔或泥锥书写在潮湿的泥板上,所写之物,如需永久保存者,写好后即晒干或烘干”。这种文字对应的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