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也就是说,皇帝下旨,只要外国公使答应不常驻北京,中国关税也不收了,鸦片贸易也可以放开。
——袁南生《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材料二 1860年与英法媾和的惨痛教训,促使恭亲王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此以前,他也是激烈反洋的,主张对外夷索求作坚决抵制并处死巴夏礼(Harry Parkes);而在媾和以后,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他逐渐尊重甚至崇拜英国的力量,认定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去学会如何与西方共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就在一战正酣的时候,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兹俄国内乱有难平定,其正式政府尤未知何日始能成立,拟将前项赔款自本月份起,仍行停止交付,以期慎重。”……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苏俄发出过三次声明,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包括“停止1901年中国政府签订的条约中规定的偿付军费形式向中国索收的款额,包括未来应付款额外过去的欠款。”……直至1920年3月北洋政府才开始认真考虑苏俄放弃庚子赔款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对待《天津条约》的态度及其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废止庚子赔款中对俄赔款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中国近代外交的认识。(8分)
答案

(1)态度:不准备认真履行条约。(l分)原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不强;统治集团的天朝上国思想。(4分)
(2)变化:由坚决抵制外夷到尊重并崇拜外夷,并采取合作政策。(1分)影响: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逐步加强;洋务运动兴起。(4分)
(3)原因:借十月革命俄国局势混乱,停止支付俄国赔款;苏俄处于内战,为摆脱国际孤立,争取北洋政府的支持,主动示好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4分)认识:近代中国外交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性;能逐步与国际法接轨,抓住国际形势的变动,积极外交。(4分,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清政府对待《天津条约》的态度是“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原因是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统治集团的天朝上国思想。
(2)材料一中清政府竭力抵制西方列强,材料二中奕等人“逐渐尊重甚至崇拜英国的力量,认定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去学会如何与西方共处。”这一变化促使清朝的中央机构逐渐半殖民地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推动洋务运动兴起。
(3)依据材料三分析概括北洋政府废止庚子赔款中对俄赔款的原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苏俄发出过三次声明,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只要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举一反三
晚清政府某官员上书称,“……该两国带兵二万分踞京城,倘有包藏祸心,势必据为己有,乃仅以增索五十万现银及续增各条为请,其为甘心愿和,不欲屡启衅端,实属可信。”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清统治者对西方列强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②导致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侵略背景   
④清朝政府从此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从世界潮流来看,它的性质属于(   )
A.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B.维护主权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
C.东西方的一次决战D.工业文明国度与农业文明国度的较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标是(   )
A.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B.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商品输出
C.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D.开办厂矿,掠夺资源和劳动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人认为林则徐如果有机会主持军事,中国就不会输掉战争。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实质反映出他们
A.不了解世界形势B.坚定的民族气节
C.痛恨清廷腐败D.主张发展近代军工企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法借中国政局动荡之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的“政局动荡”是指 (  )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