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洪秀全写了一件“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御诏”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感谢洋兄弟灭清妖。这一举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国内阶级矛盾空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洪秀全写了一件“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御诏”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感谢洋兄弟灭清妖。这一举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国内阶级矛盾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洪秀全写了一件“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御诏”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感谢洋兄弟灭清妖。这一举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B.洪秀全具有强烈的民主革命思想
C.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严重D.洪秀全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洪秀全写了一件“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御诏”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感谢洋兄弟灭清妖”说明洪秀全作为农民领袖的局限性,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因此BCD都可以排除;洪秀全基于清政府这个共同敌人,幻想对方是洋兄弟,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阶级矛盾尖锐,因此A正确。
点评:此题型的特点是命题者结合一定的历史事实,给出相应的历史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这一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做题一定要紧扣材料本身。
举一反三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结果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
C.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D.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购买力低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B.说明中国人民惧怕竹枪火炮
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对英国对华走私鸦片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破坏了中国“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结构
B.加重中国民众的生活负担和政府财政危机
C.英国为维护鸦片走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D.有利于英国对中国的商品倾销的持续增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77年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当地(中国)商人往往将装满货物的商船‘挂羊头卖狗肉’式地‘过继’给任何一位欧洲人,佯装货物是他们的。”“当地(中国)商人”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欧洲人在中国享有一些特权B.中国产品缺乏信誉
C.欧洲抵制进口中国货物D.欧洲企图向中国倾销商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它代表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代表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