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某同学学习鸦片战争后所写的一篇历史小论文(节选),回答问题。(共14分)1740年的中国正值清朝光绪帝统治时期,西方诸国则在工业技术、组织管理及军事力量上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某同学学习鸦片战争后所写的一篇历史小论文(节选),回答问题。(共14分) 1740年的中国正值清朝光绪帝统治时期,西方诸国则在工业技术、组织管理及军事力量上的迅速发展,与18 世纪时的欧洲已不可同日而语,这就势必引起中国与外界关系的重大变化。这场中英战争的导火索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致,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遭到拒绝后发动了一场“鸦片战争”,所以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商业战争。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如果鸦片在晚清时的中国不畅销,那么“鸦片战争”也就不会爆发了。这场战争最终以船坚炮利的英军获胜而告终,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 (1)找出文中四处史实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 (2)找出文中一处逻辑性的错误,并说明理由。(4分) (3)找出文中一处错误的观点,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6分) |
答案
(1)1740改为1840;光绪改为道光;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改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北京条约》改为《南京条约》。(4分) (2)错误逻辑:“如果鸦片在晚清时的中国不畅销,那么‘鸦片战争’也就不会爆发了”;理由:鸦片贸易跟鸦片战争爆发没有必然的联系,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林则徐禁烟只是为英国人发动战争提供了一个借口而已。(4分) (3)错误观点:“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遭到拒绝后发动了这场战争,所以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商业战争”;理由:认为鸦片战争是商业战争抹煞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忽视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横遭破坏的史实。改正:“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遭到拒绝后发动了这场战争,所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带有维护其商业利益的企图。”(4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过去,中国有着一种与西方人感受到的非常类似的自豪感。 由于这一原因,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降身为多国中的一员,是第一个耻辱;而其科学和武器为蛮夷主导,是第二个耻辱。现在中国尖锐的和不无害处的民族主义,可以视为一种报复,发奋要成为一个大国,惟一的大国,不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因此它渴望付出双倍的革命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正如过去中国欣然接受佛教圣典和试图结识德先生(民主)和赛小姐(科学)那样,她现在着力研究历史、社会学和人种学。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第十二章,该书初版于1962年 问题: (1)“不平等条约”与“这一个世纪”分别指什么?用一句话说明为什么“对她来说特别残酷”? (2)简述“过去中国……试图结识德先生(民主)和赛小姐(科学)”的概况。 (3)“现在中国……发奋要成为一个大国……它渴望付出双倍的革命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是指中国人在哪一阶段做的哪些努力。 |
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专题文章:1886年的上海:租借见闻,写到: 题记:近十年来上海巨变,成为东方第一商埠。洋人在上海的租界里生活舒适,而美国对华贸易可能面临威胁。 上海城内的三块土地分别租借给三国,成为租借。租借之内,三国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那样运转良好。 租界内,约居住有4000名洋人和将近20万清国人。上海旧城的城墙与租借相邻,那里面居住着50万清国人。我们对一个城市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在我们自己的城市,又有多少可以吹嘘做到了这些呢?我想没有。而且,要特别提一句,这里的税也并不高。 从这里到吴淞口,有一段试验性质的铁路,尽管只有十英里远,但列车总是拥挤不堪。清国人是世界上最迷信的人,这条铁路似乎触及了他们的某些迷信,他们将几次茅屋的失火归咎于铁路,作为让它迁走的理由。多年来,当地的清国居民也与电报线发生冲突,他们责怪电缆打扰了他们安葬在地下的祖先们休息。 走进租借,进入我们自己的城镇,你会发现,这里任何一个商店里,都能买到所有的东西,欧洲货或清国货一应俱全。 经过十年的艰苦经营,上海的生活品味已经大大提升了。来到这里的洋人们,开始把上海当成自己的家。他们再不满足于清国旧式的宴会,而经常发明或引进一些新的娱乐方式,来唤醒沉默的旧时代。 在过去三年中,经过好多次尝试,人们终于利用清国廉价的劳动力建起了一批大工厂。在这些宏伟的现代化制造工厂里面,安装了最先进的机器。但是,他们的产品还是很不容易打进清国的市场。实际上,大清国自己的制造业起步的那天,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说,将会是一个悲伤的日子。我很高兴地相信,离这一天还非常遥远。 ——摘自《1886年的上海:租借见闻》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上海设立租借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上海城内的三块土地分别租借给哪三国? (2)为什么作者称上海是“东方第一商埠”? (3)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见闻? |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上海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今日的中国经济中心,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她的近代历史是近代中国屈辱与抗争的缩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请列举近代史上上海遭受列强侵略的史实两例。(2分) (2)上海又是一座英雄城市。请列举近代史上在上海发生的革命事件三例。(3分) (3)上海是新中国重要的外交舞台。有人说,中美关系新的一页是在上海揭开的。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3分) (4)两极格局瓦解后,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用模式,上海又成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大舞台。请问,2001年6月,在中国倡导下成立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名称叫什么?这一组织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新型国家关系?2001年10月,中国第一次在上海举办了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叫什么?(3分) |
右图是2009年2月法国佳士得公司所拍卖的我国圆明园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这是西方列强通过下列哪次战争所抢走的中国国宝?( )
A.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第二次鸦片战争 | D.甲午中日战争 |
|
下面是编辑中的“上海地区近代历史报告”的三张资料卡片。 请参照范例,以“抗争篇”和“新生篇”为主题分别一个发生在近代上海的历史事件,条目自定,简介限60字以内。(6分) 范例: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