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入中国,引起币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入中国,引起币制

题型:河北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入中国,引起币制改革②鸦片大量进入,白银外流
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举一反三
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该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②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近代化转变的。这说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
A.深受外部的影响
B.有继承地发展
C.艰难曲折地发展
D.在沉沦中上升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的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对此事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国商人企图利用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
B.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
D.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
A、中国又增开了十一处通商口岸
B、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
C、清政府权利结构发生了变化
D、清政府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题型:010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