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把握机遇、调整策略,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看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

应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把握机遇、调整策略,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看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应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把握机遇、调整策略,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看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他们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摘编自《新全球史》
(1)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分别面临怎样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两国分别启动了什么“改革计划”?两国在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其盟国的侵略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时第三国。——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材料反映出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在怎样的国际形势下签订的?其内容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挑战: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王朝统治,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美国打开日本国门,面临民族危机。改革: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不同: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政治制度。日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学习西方。
(2)变化:从向苏联“一边倒”,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变为与俄罗斯走合作之路、谋求共同利益及自身安全。
(3)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集合开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举一反三
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
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题型:0119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 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新时期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的重大外交活动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请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粱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一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开始在社会上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中国“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三类人当中,材料的作者应属于哪一类?材料中所说的“在社会上运动”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