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某一时期,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地方志都有如下记载:“人口大减,土地荒芜,经界变形”,各省“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指房屋土地),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

晚清某一时期,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地方志都有如下记载:“人口大减,土地荒芜,经界变形”,各省“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指房屋土地),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晚清某一时期,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地方志都有如下记载:“人口大减,土地荒芜,经界变形”,各省“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指房屋土地),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乃不得已占别家之产以之自活。辗转易主,遂至境内之田,皆非原户。”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信息“晚清某一时期,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经界变形...辗转易主,遂至境内之田,皆非原户。”不难判断出指的是太平天国推行《天朝田亩制度》。
举一反三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他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入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1910年,陆士谔完成了一部充满幻想的小说《新中国》。在小说里,主人公与妻子游历上海,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毕恭毕敬。街头的新生事物则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接到对岸浦东。”妻子告诉他,这是二十年前,在浦东开博览会的时候建造的。因为开了博览会,“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的与上海差不多了。”小说结尾,主人公被门槛绊了一跤,就此跌醒,方知是梦幻一场。——摘编自《百年世博梦》
材料二 
年份
文件
内容摘要
1853
《天朝田亩制度》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的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1923
《中国国民党宣言》
清查户口,整理耕地,调正粮食之产销,以谋民食之均足。
制定工人保护法,以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的状况,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
材料三 1953~1957年是新中国革命立国时代的重要阶段,是以***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学习时报》
材料四 

(1)据材料一,概括主人公梦中“新中国”的面貌,从小说中可见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
(2)据材料二,归纳两个文件内容关注的共同问题。分别指出以上纲领性文件出台的主要原因。(7分)
(3)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1953~1957年“以***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是如何“革命立国”的。(6分)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有利的条件。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中国梦”的轨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与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相比,中国同盟会“平均地权”主张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B.走欧美资本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C.满足率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D.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相联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抖中的“它”指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扶清灭洋”口号D.民生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
A.《海国图志》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资政新篇》D.《天朝田亩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