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著作,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著作,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著作,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是指
A.民族独立富强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学习西方近代产业D.实现政治上民主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知道一个时间点:1895年至1927年。1895年后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社会上各阶级各阶层纷纷要求民族独立和富强。所以答案选A。
举一反三
20世纪初的《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民主革命的进程B.政体频繁的更替
C.社会思潮的演进D.社会风俗的嬗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历史叙述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历史叙述
结论
A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一人”
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
B
“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
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C
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的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达到23.4%,到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其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
中国的家庭纺织业可有效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D
要搞大农业,首先要把富农小的庄园消灭掉,发展集体农庄;要搞大农业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把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来消灭。
用强制手段、行政命令,在农村调整阶级关系,实现农业集体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转型表现的是
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马列主义的传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
A.是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
B.是非正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
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
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午战后,“忧时之士感栗危惧,深怵亡国灭种之痛,于是________运动一时大起,继之以________运动,皆风靡一时,二者虽背道而驰,而其意在救亡则同也。”文中横线处的文字分别是
A.维新义和团B.维新新政
C.新政预备立宪D.太平天国义和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