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1)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1)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
(1)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请回答:庚子年,中外间发生了一场较大的战争是什么战争?(3分)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为什么当时人们的态度“前后相较,差若天渊”?(4分)
(2)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做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请回答:该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四件事)(6分)
(3)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观点是否正确?(3分)为什么?(4分)
答案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分)
原因:①《辛丑条约》前,维新改良思想盛行,许多人对清廷仍抱有幻想;《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反动本质暴露,使人们不再抱有幻想。②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党力量壮大。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③清廷立宪骗局暴露。(以上答对两点即可)(4分)
(2)《辛丑条约》签订,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和清廷被推翻。(6分)
(3)不正确。(3分)原因:民主革命反帝反封的任务未完成,中国社会性质未改变,辛亥革命果实为袁世凯窃取。中国未实现真正统一。(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庚子年,中外间发生了一场较大的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同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签订条约前后,国人对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辛丑条约》签订后,人们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本质,不推翻清政府,就不能救中国的思想正在被大多数人所接受。(2)仔细的分析材料“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并不难得出答案,丧权辱国指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铁路风潮指的是保路运动;武汉义旗指的是武昌起义;推翻专制共和兴说的是共和制的创立。(3)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已达到”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撺夺,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改变,中国人民的革命的任务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孙中山的认识是错误的。
举一反三
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
时间
战争影响
A
鸦片战争
1840〜1842 年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1 年
圆明园遭到破坏
C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年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年
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宣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4人当选,其中冯玉祥位居第二。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人选“大人物”之列。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人选人数相当之多,其中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中国据理力争的顾维钧在“十二个大人物”中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
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C.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
D.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影响巨大,不容忽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的侧重点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侵略方式的侧重点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环境的状况B.中国政府的态度
C.列强发展的水平D.国际格局的调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