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

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该檄文与下列哪次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中法战争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台民”、“台湾,……全输之倭奴”等信息,可以判定此次战争为甲午战争。根据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故选C。
点评: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争
签订的条约
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举一反三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毅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新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 张毅 B 李新 C 王平 D 赵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94年7月,李鸿章曾通过荒川己次表示将派遣自己的外交幕僚、记名海关道罗丰禄“到东京作为秘密特使与伊藤内阁总理联系”,以“安排如何就朝鲜问题开始谈判”。日本方面表示“也不特别反对罗来日本”。这说明
A.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就有卖国的嫌疑B.两国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C.李鸿章努力以谈判代替可能发生的战争D.两国都有通过谈判达成妥协的意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对华采取战争行动后,清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询问联军行动的意图,索尔兹伯里答复说:“目前女王陛下政府丝毫无意采取任何步骤,影响北京现存政治局势。他们的唯一目的,是要恢复秩序及保障生命和财产。”由此可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A.恢复中国的封建统治秩序B.镇压义和团运动
C.维护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D.协同作战瓜分中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那么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事不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辛丑条约》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多涉及开埠通商和割地等条款;后一阶段,列强要求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列强从对中国侵略的主要目标由攫取经济利益转变为对中国领土的瓜分
B.中国反动势力由对列强妥协退让变成列强在华的统治工具
C.条约内容的变化深刻反映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这种变化是列强对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到资本输出为主的一种表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