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网上看到以下一组图片,你觉得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A.抵抗外来侵略B.寻求实业救国之路C.从事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同学在网上看到以下一组图片,你觉得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A.抵抗外来侵略 | B.寻求实业救国之路 | C.从事民主革命 | D.推翻清朝统治 |
|
答案
A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了抵抗外来侵略的相关知识点。由图片的信息可知在各个历史阶段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积极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历史事实。可知,A项是最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的,题目中的BCD是从某个方面说明抵抗外来侵略者概括不全面。共同主题是抵抗外来侵略。所以选择A. |
举一反三
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人民不屈斗争 | 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 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广大地区 |
|
材料一: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认为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帮忙。我们当然乐意,在此之后自然有令人满意的收获。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对近代一次中日战争的记录 材料二: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容荣抵达北京后致***的致词为“这次访问,…再一次深深地感到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有着长达2000年丰富多彩的交往历史。然而,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今天,日中两国正常交流已是两国人民经济发展所需….”。 材料三: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随后,日本逮捕中国渔船的船员和船长。中日关系陡然升级。据10月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日中关系因为钓鱼岛问题陷入低谷之后,日本各界急于打开僵局。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利用亚欧峰会之机,在走廊“偶遇”温总理,成就了一段25分钟的“走廊外交”。 请回答:(1)材料一间接指出当时中国战败的原因,请从领导、民众参与、国际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并从以上三方面分析抗日战争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6分) (2)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请根据恩格斯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谈谈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6分) (3)材料二中田中角荣访华有何重大历史意义?结合国际环境和材料内容,分析为何近代日本给中国造成巨大灾难后,1972年中日关系还能取得突破性进展?(8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走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实行相互矛盾的战略:一方面要保持清政府的腐败与懦弱,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要保持清政府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列强侵略者的内部秩序。下面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哪一个条约体现出这种战略(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天津条约》 | D.《辛丑条约》 |
|
《上海市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义和团运动 | D.八国联军侵华 |
|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是“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是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 )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 | B.将矛头直接对准反动清政府 | 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 | 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