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认为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帮忙。我们当然乐意,在此之后自然有令人满意的收获。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对近代一次中日战争的记录 材料二: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容荣抵达北京后致***的致词为“这次访问,…再一次深深地感到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有着长达2000年丰富多彩的交往历史。然而,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今天,日中两国正常交流已是两国人民经济发展所需….”。 材料三: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随后,日本逮捕中国渔船的船员和船长。中日关系陡然升级。据10月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日中关系因为钓鱼岛问题陷入低谷之后,日本各界急于打开僵局。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利用亚欧峰会之机,在走廊“偶遇”温总理,成就了一段25分钟的“走廊外交”。 请回答:(1)材料一间接指出当时中国战败的原因,请从领导、民众参与、国际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并从以上三方面分析抗日战争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6分) (2)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请根据恩格斯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谈谈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6分) (3)材料二中田中角荣访华有何重大历史意义?结合国际环境和材料内容,分析为何近代日本给中国造成巨大灾难后,1972年中日关系还能取得突破性进展?(8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走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
答案
(1)6分,每点1分 ①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领导因素,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民众因素:清政府未发动民众,甚至压制民众 国际因素: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得利益,偏袒日本; ② 抗日战争,中国战争原因:领导因素,中共正确领导,国共合作,两大战场共同抗敌。 民众因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全民团结抗战 国际因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2)6分 ①第一次中国战败推动中国爱国救亡运动高涨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加快民主革命进程如辛亥革命;《马关条约》后,西方资本输出客观带来先进技术,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分,思路:看到西方侵略,客观影响,政治、经济方面回答一方面即可得分。) ②第二次,在民族危亡之际,促使民族意识觉醒;巨大牺牲,赢得国际认同,国际地位提升;牺牲赢得胜利,洗刷民族耻辱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分,只要回答到一点即可) (3)8分 ①标志中日邦交正常化(2分) ②两国关系缓和原因:中国实行友好的外交政策,摒弃前嫌;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6分,答两点即可) (4)影响两国关系发展因素:两国利益;国家力量;对外政策。(2分,前两点即可得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实行相互矛盾的战略:一方面要保持清政府的腐败与懦弱,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要保持清政府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列强侵略者的内部秩序。下面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哪一个条约体现出这种战略(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天津条约》 | D.《辛丑条约》 |
|
《上海市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义和团运动 | D.八国联军侵华 |
|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是“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是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 )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 | B.将矛头直接对准反动清政府 | 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 | 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
|
1894年得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结果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也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