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岳麓山上一墓碑,墓碑的主人的主要功绩是推动了下列哪次起义A.萍浏醴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右图是岳麓山上一墓碑,墓碑的主人的主要功绩是推动了下列哪次起义A.萍浏醴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右图是岳麓山上一墓碑,墓碑的主人的主要功绩是推动了下列哪次起义
A.萍浏醴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图片上的墓碑是蒋翊武的,蒋翔武(1885—1913),湖南澧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入同盟会。1911年组织发动武昌起义,11月底代任战时总司令。1913年任鄂豫招抚使,出兵讨伐袁世凯,10月在广西全州被捕,当月9日殉难于桂林。故答案选择B项。
举一反三
民国时期有人写了这样一封信:“共和病国,烈于虎狼,纲纪荡然,国亡无日。近闻伏阙上书劝进者不啻万余人……明谶云:终有异人自楚归,项城即楚故邑也。其应在公,历数如此,人事如彼,当决不决,危于积薪。伏愿速定大计,默运渊衷,勿诿过于邦交,勿怀情于偏论,勿蹈匹夫遹守之节,勿失兆民归命之诚,使衰年余生,重睹开日。”写信人希望“重睹开日”的意思是
A.复辟帝制B.继续革命
C.再造共和D.严肃纲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不包括
A.接受”三大政策”
B.提出新三民主义
C.实现国共合作
D.领导北伐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学者王铁群说:“……至1913年底仅政治类的党团就达312个。人们熟知的***等在长沙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等在天津发起组织的觉悟社,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材料表明当时(   )
A.国民享有一定的结社自由B.政党政治规范有序
C.马克思主义已经广泛传播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武昌起义胜利后,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这表明
A.黎元洪在革命党人和新军中威望很高
B.武昌起义缺少社会基础,面临危机
C.武昌起义仓促进行,准备不足
D.革命者希望借助黎元洪推进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1915年曾回忆辛亥革命:“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
C.民众普遍接受民主思想
D.社会各界拥护共和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