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 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 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二 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 ——梁启超《时报》发刊词 材料三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四 “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呜歧、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摘自冯自由《革命逸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我国报刊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人自办报纸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认为“报馆所应尽之义务”有哪些?(3分)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3分) |
答案
(1)特点:国人自办报刊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中国人自办报刊的盛行于维新变法时期;有识之士以办报的方式来救亡图存(办报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3分)原因:社会时势的需求(民族危机的加深);外国人办报的影响(外情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3分) (2)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引导舆论。 (3分) (3)提供与维新派(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主共和(民主革命)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3分)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史料并归纳概括史料的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概括回答,材料一中的文字“汉口”“上海”“广州”可以说明办报地点集中集中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而“时适中日战后,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说明办报与民族危机结合在一起,中国人办报的原因可以结合时代背景从内部和外部原因分析作答。第(2)问结合材料归纳报纸的主要功能,解题关键是读懂史料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比如材料二中的文字“新闻事实之报道”说明报纸的新闻报道功能,“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指的是传播知识等功能。第(3)问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影响,要解读材料,材料三主要介绍的是《民报》,这是辛亥革命舆论宣传的工具,材料四说明的是武昌起义之后对革命的宣传作用,材料中文字“报纸之力为多焉”说明报纸在宣传革命反面的作用之大。 |
举一反三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府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称呼,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曰先生、曰君,不得在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A.自由的观念 | B.平等的观念 | C.博爱的观念 | D.互助的观念 |
|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
|
1911年至1913年,中国的政党据不完全统计有312个,上海和北京占了一半以上。影响最大的是国民党、统一党、民主党、共和党。这些政党的党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有立宪派、知识分子、乡绅地主。党员入党没什么手续,有的有党证,有的连党证也没有,打个招呼就成党员了,如梁启超有3个党籍,章炳麟有5个党籍,黄兴有11个党籍。以上现象所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党派无坚定信仰,被袁世凯利用瓦解 | B.推动孙中山先生建立统一政党 | C.民国初年社会政治不统一 | D.中国成功运用了西方政党政治 |
|
以下摘自吴宓1911年11月6日的日记:“闻天津已陷,并闻北京非常惶恐。革命军已有照会给各国使馆,言令于五日内,将一切预备停妥。五日后,即进兵来攻北京矣。”当时京师许多师生对此深信不疑。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民众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 | B.人民反对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 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D.革命使得部分知识分子受到震撼 |
|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此诗句颂扬的是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 B.义和团运动 | C.太平天国运动 | D.辛亥革命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