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自述说,当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五年之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自述说,当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五年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自述说,当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五年之后的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语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  1911年,岁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枪响,将一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摇晃得如泰山之崩。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袁世凯的“革命”在形式上是满汉易位,本质上则是传统的改正朔、易服色的革命,……袁世凯敢于逆时代潮流而动,主要是他头上戴的帽子是新的,但脑子是旧的。……在他看来,旧脑袋非得一顶旧帽子框着才相称、才妥帖。
——《变局》                                                       
(1)分析材料一中民众态度前后转变的原因。(6分)
(2)结合史实说明“古老的中国”被“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8分)
(3)材料三中“改正朔、易服色的革命”指什么?(2分)旧脑袋指什么?(2分)
(4)联系辛亥革命后的史实,说明袁世凯的脑子是旧的。(6分)
(5)孙中山为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做了什么?(2分)
答案


解析

举一反三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者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A.中国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中国共产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取代清朝的国旗——龙旗。其主要意图是(   )
A.建立公民社会
B.反对封建迷信
C.反对满族统治
D.实行分权制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在拜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祭词中说:“……辛亥春雷,义起粤中,碧血飞溅,寡不敌众,忽焉殒命。出师未捷,千古遗恨。义声扬振,五月而后,武昌继之,遂覆清室。民国以立,共和新造。壮哉先烈,死以为国,身毁名荣,英风义烈,永为世率。……”对这段祭词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达了江丙坤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    
②较为准确地评价了黄花岗起义的历史作用
③黄花岗起义使清朝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  
④黄花岗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 “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
①是珍贵的史料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B.①③正确,②错误
C.②正确,①③错误D.③正确,①②错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
《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
材料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下令剪辫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剪辫运动的社会潮流,被人们称为“辫子革命”。……到1917年,“民国成立,于今六载,南方人民久已将辫发剪除净绝,间有垂乘拖豚尾者,亦千百人中之一、二耳。”
——摘自《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
(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和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
“老爷”、“大人”,不许府属官员坐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吸食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
——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教科书
材料五 皇帝………加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金冲及《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
⑴上述两则材料表明《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二中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华民民”的用意是什么?(2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当时的时代要求是什么?(2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2分)
(2)马英九在讲话中称“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人民许下一系列承诺,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孙中山一生是如何实践这些承诺的?(8分)
(3)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剪辫运动”的实质。(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要采取剪辫子、改称呼、禁缠足等移风易俗的措施?(4分)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是怎样“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