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史实,更要学会解释史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迭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

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史实,更要学会解释史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迭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史实,更要学会解释史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迭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两则材料,你又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在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的参政、议政意识等。
(2)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改变当时中国,尤其是农村的现状。
(3)从横向讲,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材料一中的报纸主要在城市发行,材料二中的老农生活在农村);从纵向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个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个开端。
(4)证据要全面;孤证不立;不要武断下结论。
举一反三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3月27日,全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馆迎接观众参观。在参观现场,最为吸引人的是《复兴之路》展出的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五四运动期间印制宣传品的印刷机等。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     ]
A.由闭关走向开放
B.由专制走向共和
C.由落后走向富强
D.由愚昧走向科学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空。”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述揭示了[     ]
A.辛亥革命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积极主动地参加革命
B.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C.辛亥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统治的基础
D.除少数人外,未庄人对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一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翻阅《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示威施压
D.1912年1月1日,各大报刊竞相刊登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