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主要表明的是对五四运动过程火烧赵家楼情况的不同描述,这是史学上常见的现象,由于不同的人或是团体的利益与阶级属性不相同,所以他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与观点也不相同。通过比较与分析,B项是正确的选项。无论是报刊还是亲历者的言论都带有主观性,但亲历者的要比报刊的可靠些,所以B项正确。
举一反三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世界市场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
B.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C.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D.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浦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发生后,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
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运动爆发有广泛群众基础
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