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说,“(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的批判始, 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

李泽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说,“(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的批判始, 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李泽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说,“(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的批判始, 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从启蒙与救亡的关系中,作者揭示了(     )
A.反抗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B.近代中国现代化与反专制是一体的两个方面
C.近代激进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D.近代中国长期革命并不断深入的内在逻辑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B项错误,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材料并未体现;C项本身说法正确,因为知识分子的宣传,人们的思想不断地解放,最终推动了救亡运动的发展,但是材料并非问的是知识分子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揭示了思想启蒙和解放与政治运动的关系,推进革命不断地深入的发展。
举一反三
胡适曾提出“五鬼闹中华”之说,认为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五鬼”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敌人;梁漱溟等人认为中国的仇敌是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毛泽东后来将这三者概括为“三座大山”。这场争论在政治上的本质意义在于探索认识
A.中国落后的根源B.学者的阶级立场
C.教育的重要性D.改造国家的根本途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5年9月,《现代评论》杂志刊文指出:现在社会里面——尤其是在知识阶级里面,有一个流行名词,专用以加于政敌或异己者。只这三个字便可以完全取消异己者之人格,否认异己者之举动。这个名词应该是
A.卖国贼B.反革命C.顽固派D.“走资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下表空白处填写最恰当的主题词是
1894—1912年:社会变革,走向共和
1921—1935年:
1949—1956年: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民族复兴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华外国人传教士费吴生曾提到:“北伐战争不仅是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的内战,而且是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及文艺复兴于一身的大运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他主张国民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B.他认为中国应召开议会,实现工业化
C.他认为北伐战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D.他肯定北伐战争是国民党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宜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中法战争D.解放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